站內搜索

前端編輯

管理員身份可於登入後,進行網站的前端管理。

計畫摘要表

姓名:李淑君

單位:性別研究所

計畫題目:階級.族群.性別.地方交錯主體的災難敘述:高雄氣爆事件創傷敘述與性別視角

關鍵字:災難、性別、氣爆、南方

計畫摘要:

  在2014 年發生的高雄氣爆事件為一都會型、無預警的災難事件,此次氣爆事件牽涉到高雄作為石化產業城市的「台北/高雄」;「中央/地方」資源分配的南部觀點的城鄉議題。高雄為長期成為風險承擔的石化重鎮。此次氣爆事件為管線高密度的所在又處於勞工階級密度高的區域,此次災難事件有其特殊性,為一「南方」特色的都會型災難。「南方」相較於富裕、資源充足、政治中心的「北方」,聚有邊緣、反叛、資源不足的地緣政治意義,而高雄作為台灣石化重鎮,為台灣日本殖民歷史的遺緒。高雄氣爆災難有其「南方」特殊性,與石化重鎮都會的特殊意義。若從高橋哲哉提出「犧牲的體系」一概念切入,高雄氣爆事件可以說是某些人的利益建築在其他人的犧牲之上所形成「犧牲的體系」。本計畫將從性別視角分析此次災難的創傷經驗、災難記憶與重建觀點,大致上分為兩大類問題意識:一、從災難敘述以及創傷經驗訪談,看此次據南方特殊性、都市邊緣、勞工密集、石化重鎮等多重意義的災難與創傷,如何影響女性主體認知,災難與創傷對女性來說意謂什麼?意義為何?二、在災難從撤離到重建之路上,多元主體的重建觀點與能動性如何展現?殖民女性主義學者史碧華克(Gayatri Chakravorty Spivak)對於底層女性歷史書寫的反思:「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是必須承認我們自己正是這種噤聲的共犯,才能夠更有效地長遠反省這個問題。」(Spivak 2006:349)。底層女性的聲音在災難現場與災難重建上,都是很重要的研究,一來展現女性受災主體的能動性;二來看到其社會結構位置上的多重困難。本計畫將以訪談與建制民族誌的方法來切入女性的受災經驗、創傷記憶、與創傷後主體重建、與社區重建觀點,以女性災民為主體,輔以相關論述,試圖凝聚出對於災難研究另一種嶄新的、性別的觀點與意義。在此次都會型災難事件中,邊緣族群如外籍看護工、身障者、老人、婦女因為風險訊息的接收與文化資本的弱勢,使得邊緣族群在此次事件中,較不易在災難敘述與災難重建中被聽見,此計畫便是要從多元主體女性的視角,看此次災難的意義與災難重建的多重視角為何,並將從「災難經驗」、「災難記憶」、「重建行動」三軸線進行性別視角的檢視與研究。

最近五年出版:

專書出版:

1. 李淑君,《黨外女性的他者敘述與自我敘述(上)》,花木蘭文化出版社,104/09/01   專書著作(經審查)

2. 李淑君,《黨外女性的他者敘述與自我敘述(下)》,花木蘭文化出版社,104/09/01   專書著作(經審查)

3. 楊翠、徐國明、李淑君《後原運‧性別‧族裔:當代臺灣原住民族女性運動者群像》: 104/08/01    專書著作(經外部審查),原民會、台灣文獻館出版

4. 2012.12  《Judith Butler的性別操演理論導論》(共同作者),台北,五南,2012.12出版。

期刊出版:

1. 2013.6   《性別民主與認同轉向—從兩本女性自傳談起》(刊登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21期(2013.6))P.120-161。(THCI期刊)

2. 2012.12  〈女人做為一種隱喻:黨外雜誌中政治女性的民主隱喻〉 (刊登於《台灣文學研究》第三期,2012.12,頁115-158)

(THCI期刊)

3. 2012.10  〈液態之愛:《T婆工廠》中全球生產鏈下的愛情階級化〉刊登於《世新大學人文社會學報》,第13期,2012.7,頁101-130( THCI期刊)

4. 2008.6   〈歷史、殖民與性別──論江文瑜的殖民地女性書寫〉刊於《台灣文學評論》8:2 2008.04[民97.04]頁149-171

5. 2006.10  論文〈資本主義及現代性下的女工—論楊青矗小說中的女工主體與處境〉(刊於《台灣文學評論》6:4 民95.10頁71-93)

Built with from JoomlaShine